朗读者:预备党员王晴
1936年7月初,红四方面军开始第3次穿越莽莽草地北上。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红军战士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粮食严重短缺。
刚进入草地时,每人每天还有3两青稞面,但不久部队就陷入断粮的绝境。草地荒无人烟,行军途中又无处补给,战士们吃起了所有能抵御饥饿的东西。
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274团8连小战士周国才当时只有14岁,进入草地不久,他们班的干粮就吃完了,只能挖野菜、吃草根、啃树皮。到后来连野菜也找不着了,他们只好开始吃枪带和鞋上的皮子。可这些东西也没坚持多久就被吃光了,于是大家解下自己的皮带煮着吃。
为了把难咽的皮带嚼进肚子里去,红军战士们想尽了各种办法。第一种方法是煮着吃。先用刀切成一条一条,然后要煮到最表面一层软了,小心刮去,里面就是可以吃的牛皮。战士们背靠背坐着,一条皮,要用力咬。第二种方法是烤着吃。烤到有些变色、变软,就能吃了,可不能烤久,不然烤焦就浪费了。烤好后趁软,撕咬成一小块嚼﹔嚼几下,喝口水﹔嚼一天才舍得囫囵咽下,一根皮带吃了一个月。第三种方式是先煮再烤。放在开水里泡软了,再埋在火堆里烤,借着里面没熄掉的火烧熟。一扒出来,你一口我一口谦让着咬。第四种方式是先烤再煮。先用火烤热,烤完把黑灰刮掉再放到锅里煮,等煮软了切成丝,和野菜粥搅在一起。
当6位战士的皮带吃完后,大家对周国才说:“该吃你的了。”战友们都知道,他这条皮带是1934年任合场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周国才实在舍不得吃掉自己的心爱之物,可为了抵抗饥饿,挽救全班战友的生命,他只得将自己的皮带贡献出来。看着心爱的皮带被细细地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皮带丝,漂在稀溜溜的汤水里,周国才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当皮带第一个眼儿前面那一截被吃完后,他实在忍不住了,哭着恳求战友说:“我不吃了,把它留着作个纪念吧。”就这样,大家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憧憬,忍饥挨饿,将这吃剩的半截皮带保留了下来。
皮带,成了草地上最抗饿的东西。红军还据此创作了一首《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分外香。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有汤有菜花样多,留下一段战友尝。
后来,周国才的6位战友相继倒在了长征路上,只有他胜利到达了延安。为了缅怀牺牲的战友,他用铁筷子在皮带背面烫上了“长征记”3个字,并用红绸子包裹起来。
1975年,周国才将这珍藏了几十年的半截皮带捐赠给国家。现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半截皮带”浓缩的,正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是战胜强大敌人和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半截皮带”的故事,已成为激励红军传人继承优良传统、“铁心跟党走”的生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