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预备党员陈嘉宁
1933年4月,毛泽东随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革军委从江西瑞金的叶坪村迁到沙洲坝。沙洲坝地处干旱地带,一直以来住在沙洲坝的人,吃的是又脏又臭的塘水。毛泽东看到这种情况很是痛心,决定要帮村民解决这个问题。
一天清晨,毛泽东带着几位同志沿着沙洲河步行而上寻找水源。沙洲坝是一个前连丘陵、后依高山的村庄,前面村边蜿蜒而过的沙洲河河床遍地沙石,滴水不存。他们费尽苦心,历尽坎坷,终于在后山找到了一股山泉,暂时解决了村里的喝水问题,但仍然无法长期供水。于是,毛泽东和大伙商量挖井。但沙洲坝村民迷信风水,传闻沙洲坝是旱龙爷的地盘。他们认为,挖井会得罪旱龙爷,殃及四邻,祸及子孙,都不敢挖,宁可喝脏塘水过日。毛泽东了解这一情况后,笑着对大家说:“挖井是为了大伙有干净的水喝,真要是有旱龙爷来找麻烦,就让他找我毛泽东好了!”听到毛泽东的话,大伙都笑了起来。在毛泽东的耐心讲解与积极鼓动下,村民们终于同意挖口井。
在毛泽东的带动下,村里的群众、红军战士、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一起,挖的挖,铲的铲,挑的挑。一个礼拜左右,一口五六米深的水井终于挖好了。为了使井水更加清澈,毛泽东还亲自下井底铺砂石,垫木炭。
毛泽东为群众挖井的事一传开,中央各机关纷纷给沙洲坝其他各村挖起了井,一时掀起了为老百姓开挖井水的热潮,很快解决了当地群众的饮水问题。
就像红军革命一样,“红井”也历经坎坷。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离开瑞金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为了阻断当地人民对红军和毛泽东的思念,消除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敌人多次填埋了这口毛泽东带头开挖的水井,当地群众就同敌人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敌人白天填井,群众夜晚再把井挖开。经反复几次斗争,沙洲坝人民终于取得了“护井”的胜利。
这甘甜的“红井”水养育了一代代沙洲坝人民,人们忘不了“红井”的故事,更忘不了“红井”给予他们的深厚情意。1950年,经过修缮后,当地群众正式将该井取名为“红井”。为表达对毛泽东的感激之情,他们在井边立了一块木牌,上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后改为石碑,并设了围栏。
如今,“红井”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更是人们饮水思源的纪念地。